2013年7月,一然生物聯合君樂寶組成的采菌隊小分隊,深入藏地,探尋生物奧秘。
有的人說,“西藏是一種毒,中了終生無解”。自古以來,勇敢的旅行愛好者都向往揭開西藏神秘的面紗,站在世界的屋脊,體驗雪域高原風情。
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,氣候寒冷,空氣稀薄,風速大,日照充足。特殊的地理位置,嚴酷的氣候條件,以及生產生活方式,決定了藏族人獨特的飲食習慣。生活在藏北的牧民歷來就有喜食牛奶和乳制品的習俗。
也許西藏美食,沒有浙菜那么清秀俊逸,沒有川菜那么豪爽潑辣,沒有粵菜那么繁復講究。但是西藏美食有一種讓人著迷的大氣,好似食物中蘊藏著自然之力,優美自然而生機勃勃。到了西藏能夠感受到在環境影響下食物的魅力。西藏美食,散發出有一種自然的清新。
初入藏區,高反在所難免,美景就是最好的解藥。西藏的美是獨特的,那朵朵白云飄過頭頂,藍天離你是那么的近,好像伸手可及;遠方的雪山倒影在清澈的湖面,偶爾會看到虔誠的佛教信徒一步一跪,口念六字真言,長途跋涉,歷經數月,才能抵達拉薩大昭寺,實現他們終生的朝圣愿望。
在那曲1566萬畝的廣袤土地上,數萬只牛羊擠出的鮮奶,在牧民的手中可以千變萬化出許多不同的乳制食品和奶制飲品。經過長期的生產實踐,人們摸索出用以生產各種不同乳制品的方法。奶渣、“拉拉”等是生產現代乳制品最好的工藝源泉。許多乳制品還具有保健、食療作用,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。
若要說西藏奶制品,就要從酸奶開始說起。在西藏,公認最好的酸奶在那曲,這里也是我們此次采集的重點地區。 每天清晨,婦女們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到牛羊群堆里擠奶。拿著一桶剛擠好的新鮮牛奶,牧民的美食之旅便就此展開。
首先是過濾。牧民用密度極高的紗布,將牛奶從一個桶過濾到另一個桶,其中砂礫、牛毛等雜物便與牛奶脫離開,往往他們會過濾上兩三遍。
然后將過濾后的牛奶架在牦牛糞爐子上,用長勺子均勻攪拌,時間的掌控取決于牧民的經驗,將牛奶煮熟后,擱置一邊晾涼,加入上一次留下的酸奶塊(富含乳酸菌),再將牛奶擱置在不同的小盆中,蓋上厚厚的棉被。
30攝氏度至40攝氏度的屋內,使其中的乳酸菌大量繁殖,直至乳糖分解成乳酸。隨著乳酸酸度的不斷增加,牦牛奶中的酪蛋白開始沉淀,最終凝結成嫩豆腐般的塊狀,酸奶由此大功告成。
藏民族的飲食中,每天都離不開生熟兩種牦牛肉,酸奶不僅有滋補氣血作用,還有美容功效,它含有乳酸菌,對常食肉的藏族群眾來說,其對肺結核、消化不良、心血管等病癥,均有明顯的療效。若是出遠門,喝上幾碗酸奶,真是沁人心脾,既能充饑,更能解渴防暑。特別是到了每年夏天的“雪頓節”,就是吃酸奶的日子。酸奶成為藏族群眾“過林卡”時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。
來到西藏,你傳統的酸奶觀念會被顛覆,酸奶可以配青稞酒、配粗糧當主食、配米飯制作成酸奶飯、配油餅制作成酸奶餅等等各種天馬行空的吃法。
吃一碗酸奶飯,再來碗酸奶,最后來一杯甜茶或者酥油茶。這就是去西藏該有的美食體驗了。我們在西藏那曲4580米采集的酸奶中提取的菌株竟然高產γ-氨基丁酸,這是一種具有舒緩神經安神助眠的神奇物質。由此我們親切的稱這株菌株為那曲4580,以此紀念我們這次采菌之旅的驚喜收獲。
尊重天然,崇尚自然。
我們享受著大自然的饋贈,更應該維護這原始的美好,保留這筆無形的財富。探索自然,發現美好,一然人一直在路上!
圖片|部分網圖(侵刪)
- E N D -
微生態改善大生態
中國菌助力中國夢
相關標簽: 采菌之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