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8月25日,一然生物采菌之旅在新疆這片遼闊的土地上開始了。提到新疆,除了巴音布魯克,你還應該知道喀什,除了羊肉串和水果,你還應該知道酸奶和馕餅。
跨越北疆,途經克拉瑪依百里油田,穿過烏爾禾,在俄羅斯風情小鎮布爾津的河灘夜市上,我們吃著特色烤狗魚品嘗牧民自制的開菲爾風味酸奶;在阿爾金山區、在阿貢蓋提草原感受古絲綢之路留下的文化及異域美食;在杜熱鄉 G216 國道旁、在黑柳灘機場旁俄羅斯村的哈薩克氈房里、在賈登峪(封山育林示范基地)半坡上、在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德瓦族的家訪中,在天山天池旁,各種特色的美食及奶制品讓我們無法忘懷。
旅途的第三天,我們在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德瓦族的家訪中,吃到了傳統奶制品奶疙瘩。奶香濃郁,口感香醇。作為外來人,足以讓我們難以忘懷,但是當地老人卻說,它們早已失去原有的味道了。它需要被草原的風吹拂,在強烈的陽光下晾曬,再隨著蒙古包四處流浪……雖然表達的很含蓄,我們卻聽出了老人的無奈。
眾所周知畜奶不便于較長時間存放,為了解決畜奶剩余造成的浪費,智慧的牧民先輩把其做成奶疙瘩,延長存儲時間也便于游牧的長途轉移。經過在各類天氣情況中的自然充分發酵,每一批奶疙瘩都具有不一樣的風味。
手工制作的奶酪,和如今市場上泛濫的各式形狀的特產奶酪,有很大的區別。傳統奶酪,由于在純自然的條件下制作,會遇到各式天氣,以及不同的復雜菌種,所以只有作為原料的鮮奶夠好,才能生產出來。也正因如此,傳統奶酪的奶香味要比工廠生產的更香、更濃郁。
而現在,一些乳品企業落戶在鄉上,流動的收奶車每天都在山上轉,牧民紛紛將自己家里剩余的鮮奶處理掉,隨著原料的減少,做的人越來越少,奶疙瘩也越來越罕見。。我們比對過傳統奶酪和工業生產奶酪的差別:前者放進嘴里,似有萬般變化,回味悠遠;后者雖然符合大眾口味,但太過平庸,沒有層次,缺乏自然發酵的那種味道。我們在追求發展的同時卻讓原本的美好的事物逐漸走向消亡。我們能做的就是用科學的方式,傳承這些美好。
不到喀什,就不算到新疆。采菌之旅的第五天,我們來到了喀什古城。在新疆,大大小小的街道商鋪里,你都能看到擺滿奶制品的貨架,顏色亮麗而炫彩。了解新疆的人都知道,新疆是中國酸奶種類最多的地方之一,酸奶是新疆人每天必備的飲品。
我們在喀什的集市上品嘗了當地的自制酸奶,每戶的酸奶都有不一樣的味道。但是統一的是碗的表面一定要有一層厚厚的奶皮子,如果不加糖,原味會有些酸。我們一邊喝一邊呲著牙,當地人笑著說:“這才是那個正宗的味道!”
在喀什市中心老城區大清真寺門前,有一個賣酸奶的維吾爾人,他有一手絕活,能夠制作可口的酸奶冰(沙讓多克),喝他的酸奶,不僅僅是喝一碗酸奶而已,更是欣賞他的表演。
走在新疆的大街小巷,無論是哪一家新疆菜餐廳,他們都會為客人準備好一份酸奶。另外每天10余噸新疆酸奶,打“飛的”到內地。新疆人對酸奶有個非常好聽的稱呼——“酸奶子”。假如你來到新疆,包里一定會塞滿酸奶。
窩窩馕、片片馕、牛奶馕。居有馕、行有馕、待客也是馕。在新疆,馕和維吾爾族飲食劃等號。
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新疆人對于馕的喜愛是很難用語言表達清楚的。剛出爐的馕表皮金黃、香脆耐嚼配上濃郁的奶茶便是一道絕美的西域美食。我們學著當地人的吃飯,索性把辣醬涂抹在馕上一起吃,大汗淋漓里有說不出的熱鬧和帶勁。
八天的采集之旅很快就結束了。我們采集酸奶、奶酪、奶疙瘩等發酵制品二十多種,從中分離篩選出大量的乳酸菌,雖然我們自知目前無法完全還原大自然的神奇饋贈,但是我們相信科學的研究具有無限的可能。
尊重天然,崇尚自然
我們享受著大自然的饋贈
更應該維護這原始的美好
保留這筆無形的財富
探索自然,發現美好
一然人一直在路上
下期帶您走進神秘西藏
圖片|部分網圖(侵刪)
【掃碼關注我們】
相關標簽: 采菌之旅